



將國產化協作機器人、微特電機技術成果與智能倉儲物流產業適配,拿出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和系統集成產品……通過深化改革,電科機器人完成了產業鏈生態重塑,提升了企業競爭力,發展版圖從長三角延伸至北京、貴陽、珠海等地,產業空間進一步開闊。
“強身健體”壯“筋骨”:厘清“責任田”,壓實“責任鏈”
2022年,隨著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推進,電科機器人各方面制度成熟定型并落地實施,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。
改革,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過程。
電科機器人自成立以來,通過不斷探索,逐步明晰研究所、企業定位,突出研究所作為科技創新平臺、專業公司作為產業和成果轉化平臺定位的“雙主體”運行模式,進一步明確了“微特電機+特種機器人本體+智慧物流行業應用”的業務邊界,與研究所業務模式形成互為獨立、可協同轉化的戰略模式。
隨著董事會、監事會、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的建立,電科機器人治理制度不斷完善,各治理主體權責法定、權責透明、協調運轉、有效制衡的治理體系逐步形成。
改革,是與時間爭分奪秒的賽跑。
2021年起,電科機器人以混合所有制改革、入選“雙百企業”為契機,進入改革加速道。
圍繞國企改革“雙百行動”目標任務,形成電科機器人混改總體方案、實施方案,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,科學制定員工持股方案,探索對關鍵核心員工實施股權中長期激勵,深入開展公司本部及下屬公司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,實現兩個“全覆蓋”。
“夯基壘臺”塑生態:橫向“搭臺唱戲”,縱向“串珠成鏈”
“我們優化人才戰略布局,加快引進‘高精尖缺’人才,體系化培育與事業相匹配的人才隊伍?!彪娍茩C器人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施進浩說。
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。電科機器人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與完善薪酬分配機制等一系列措施,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。
栽下梧桐樹,引得鳳凰來。目前,機器人重點實驗室由碩博士組成的技術團隊達到50人以上,其中碩博士占比超80%。通過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,促進高校和企業資源共享,為推進人才培養、科技研發、學術交流等奠定基礎。截至2022年8月,電科機器人及下屬公司擁有職工856人,已基本形成了支撐專業公司獨立實體化運行的人才基礎。
唱戲需搭臺,創新也要搭臺。電科機器人先后立項并完成“上海市特種機器人創新中心平臺”“上海智能特種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”建設,力爭突破外骨骼、四足、協作等特種機器人在高性能控制、實時感知等行業技術痛點。通過中游機器人本體的應用和推廣,帶動上游核心部組件、元器件和子系統的快速發展,形成公司內部小循環,行業內部大循環的良性互動。
播下種子,謀的是開花結果。電科機器人把以“關節機器人”為核心的重要技術成果,成功應用到普天物流以“物流運輸”為核心業務的產業市場中,且正式完成構建“智慧物流裝備”業務板塊,作為特種機器人下游的行業應用端。
像這樣例子,在電科機器人有很多。電科機器人通過中游機器人產品技術升級,帶動下游機器人系統集成、智能化解決方案、倉儲物流、醫療康養等領域向自動化、無人化和智能化發展,形成特種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形勢、新業態和新突破。目前公司已形成上、中、下游“兩特”(微特電機及其組件、特種機器人及核心部件)產業鏈貫通式的業務布局。
深度整合“強身體”:聚焦主責主業,推進專業化整合
電科機器人高質量完成與上海普天、普天物流的深度整合,深化“兩特”業務與普天融合協同,構建產業發展新體系、新業態,推動產業規模增長。
整合前期,電科機器人成立“兩普”深度融合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,一把手親自掛帥、班子成員各司其職、相關部門左右聯動、“兩普”上下積極配合,形成了上下一心、齊抓共管、深度融合新局面。
整合過程中,電科機器人通過調整優化結構布局,完成上海普天、普天物流股權、債權劃轉工作,促進產融結合和可持續發展。通過開展盡調、內審、專項檢查、查閱資料、訪談、座談等多種形式“把脈問診”,深挖“病灶”查找亟待解決突出問題,通過深度融合,優勢互補,“靶向治療”開藥方。
以問題為導向,電科機器人實行“一企一策”,將普天物流的“強身壯體”與上海普天的“瘦身健體”目標對策相結合。普天物流經濟運行穩健有力,實現“強身壯體”,同時,進一步增強產業鏈自主能力,持續提升市場行業協同競爭能力與國有資本增值保值能力;上海普天組織機構優化精簡,實現“瘦身健體”,持續推進降本節支提質增效,提升產研協同主業競爭能力。
目前,普天物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態勢明顯增強,新簽合同額創歷史新高,2022全年預計收入同比增長約75%;上海普天在保障服務品質的同時生產成本下降20%,主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與產品交付能力持續提升,很好賦能電科機器人高質量發展。